2022年5月4日 星期三
漁光島
漁光島上瞭解沙鯤漁火的故事,在鹽埕出張所看見瀨北鹽田的興衰春潮似箭,一鹽難盡!《臺南歷史場域》Podcast 節目上線 臺南多少美景都與沿海相伴。數百年來,臺南的發展與海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,多次變化的海岸線如同歷史的皺紋刻劃在這豐腴的土地上。為將那些保留在鹽分中的故事流傳後世,藉此探索臺南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歷史,市府文化局於「豐華學悅」Podcast 新闢《臺南歷史場域》節目,針對清代《臺灣府志》所載臺灣八景中的「安平晚渡」、「沙鯤漁火」與「鹿耳春潮」3 處,以及與「臺灣第一鹽」相關的兩座鹽田進行介紹。系列節目共 5 集,自本周五(5 月 6 日)起,新集數將每隔一周上午 8 時於「豐華學悅」Podcast 頻道上架。 「安平晚渡」、「沙鯤漁火」及「鹿耳春潮」3 處景致,皆位於過去台江內海周遭,其中「安平晚渡」為清代臺灣勝景之首,描繪當時傍晚時分安平與府城間的臺江內海無數船隻往來交錯,波濤搖曳間閃爍萬點燈火的壯闊景象。「沙鯤漁火」則訴說漁民夜間捕魚時,漁船燈火與沙鯤地形相互呼應的景象;「沙鯤」指昔日鳳山縣境內台江內海上的 7 座沙洲,由北而南是為「一鯤鯓」至「七鯤鯓」,今日雖在地圖上已不復見,卻在臺南歷史與文化上留下重要的一頁。 同樣已經消失的歷史場域,「鹿耳春潮」地點位於現在臺南市安南區的鹿耳門一帶,由於鹿耳門地勢險要,從荷蘭時期以來便有許多船隻往來期間,清治後更將鹿耳門定位為兩岸對渡貿易的唯一鎮口。清代官員高拱乾筆下的「海門雄鹿耳,春色共潮來」與林慶旺的「春潮聲似箭,髣髴迅雷催」,便是描述當年「鹿耳春潮」水勢磅礡的景象。以上 3 處將由國立臺南大學戴文鋒教授講解,後半段則由張靜宜副教授帶來「臺灣第一鹽」相關的介紹,系列節目共有 5 集內容,預計自 5 月 6 日(本周五)起,每隔一周上午 8 時上架新集數。 無論文化美景抑或經濟發展,臺南與大海有著說不完的關係。早從 1642 年開始,《熱蘭遮城日記》便提到不斷有鹽從中國或澎湖進口;為補足臺灣對鹽的需求,荷蘭人開始在瀨口規劃開闢鹽田,隨後鄭成功攻佔臺灣,正式開始修建鹽埕。當時陳永華引進中國沿海的曬鹽技術,提高鹽的產量與品質,奠定臺南「臺灣第一鹽」的重要地位。 想更瞭解臺南重要歷史場域的興衰,拼湊過往繁盛美景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