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

彼時的下營

彼時的下營 看當代青年共讀歷史刻痕《蔗糖與白米: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》今起展出 總爺藝文中心自即日起假紅樓 C 展間舉辦總爺國際藝術村洪瑋伶與辛佩宜駐村個展《蔗糖與白米:與下營青年的影像實驗》。洪瑋伶與辛佩宜兩人皆為研究考查過去抗爭歷史的「安魂工作隊」成員,專長為影像記錄,致力於歷史事件相關的創作計畫。兩人由 139 組國內外藝術甄選資格中脫穎而出,以臺南下營地區的歷史調研計畫,獲得 2022 年總爺國際藝術村進駐資格。 駐村期間,洪瑋伶、辛佩宜與 3 位下營在地青年組成讀書會,並邀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林傳凱教授,帶領他們共讀一篇原載於《夏潮論壇》1986 年 7月號中有關日治時期下營地區農民組合的歷史事件。藝術家將下營的現地踏查,轉譯出一件記錄式的照片採集創作及一件錄像作品,試圖還原已消失的事件與精神,並透過與在地青年共創的模式,產生另一種新的社會關係連結。「蔗糖與白米」講述日治時期農民在權力治理與農務勞動生存中,被壓迫狀態下的歷史刻痕。這些歷史記憶是多數人不願回顧的過往,漸漸地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被遺忘。現在年輕人眼前的下營,只有熟知的玄天上帝廟及下營農業三寶「蠶桑、白鵝、黑豆」,因此洪瑋伶與辛佩宜特別邀請 3 位 20-30 歲仍在學的青年重讀歷史文本,引導他們瞭解百年前家鄉曾經發生的故事,以客觀非批判角度,共同進入文本主角「洪水流」青少年視角中的敘事與場景。    展場中展示一幅由 72 張照片構成的牆面,3 位下營青年分別使用一次性即可拍相機拍照,重回或找尋共讀文本中的場景,想像自己置身於事件當下,下營青年與場景的記憶相連結,構築起過去與當代的對話。另一件由 27 個場景所組成錄像作品,則可視為藝術家的一場歷史記憶採集:藝術家以具體或抽象方式重繪青年拍攝的相片、加以聲音模擬等方式,試圖讓共讀文本中的文字,更真實地以影片呈現。例如在文本中,洪水流先生自述參與抗爭的景象:「農民組合的群眾聚集在雜貨店前,門口插著一面迎風飄揚的紅旗,紅底旗子上有甘蔗、禾稻、鋤頭和鐮刀的圖樣。」雖然百年前的事件只剩下文字的描繪,透過洪瑋伶與辛佩宜的自身藝術創作經驗,讓曾經發生的事情彷彿回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