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文館推出文學品牌「拾藏:臺灣文學物語」
新生筆記簿神秘撕頁變文創商品
為擴增藏品使用範圍,進而達到藏品公共化,國立臺灣文學館新創品牌「拾藏:臺灣文學物語」進行藏品數位化、權利盤點和商品開發垂直整合。同時,也為培育文學環境,推出文學精品。10月26日於鷲嶺食肆(原鶯料理)舉辦商品發表會,會中由開發團隊草根出版主編鄭清鴻講解完整商品概念,並以楊逵藏品為設計原型的「新生筆記簿」,與臺文館蕭淑貞副館長現場演繹示範「體驗式」文創精品。
「拾藏」開發的第一波臺灣文學精品為楊逵「新生筆記簿」概念筆記本。有別於一般筆記本,它更注重館藏品背後的故事以及使用者的互動體驗。此物件為楊逵受白色恐怖牽連,在獄中以新生筆記簿寫下散文、札記、隨筆之重要典藏。開發團隊精選類似館藏品觸感的紙張,讓使用者透過紙張材質與筆記簿內容之摘句,貼近楊逵的寫作時空,並理解戰後臺灣文學與政治的密切關聯。
在藏品研究過程中,開發團隊發現,「新生筆記簿」的首頁與末頁皆有刻意被撕除的痕跡,可能是因獄中書寫的內容被審查遭到撕除,或是楊逵主動撕毀,這樣的印記與線索,留下許多想像空間。因此,「被撕除的神秘頁面」呈現在商品設計當中,讀者撕除首頁回函寄至臺文館,將會收到讓筆記本完整的神秘信件。透過互動,來詮釋楊逵的文學精神與生命故事,但這個新的故事,需要靠使用者的參與才能完成。之後還有鍾理和重謄稿、「臺灣文藝聯盟本部牌匾」和「張深切名人題字錄」等藏品,也將為原型進行體驗式的文學商品設計。
臺文館蕭淑貞副館長表示,透過層層轉譯,將概念實體化的過程,目的是希望讓民眾更貼近藏品。臺文館未來藏品、文章將持續作為商品開發,也期盼品牌開啟與更多藝文單位、企業商家更多元的合作。蕭淑貞也呼籲,希望未來有更多寫手投入藏品書寫行列,一同感受藏品背後的文學情感。
「拾藏」文學精品,未來將陸續在網路與特約實體通路上架,並有獨家商品於臺文館販售。也將與臺南不同業態的實體據點,如古蹟百貨、獨立書店、商店等通路合作,強化在地連結。一方面希望開創不同的推廣面向,接觸更多不同類型與背景的消費者;二方面期待強化產業之間的合作,跨越領域,攜手培育文學與文化創意的環境,在日常生活中,親近並感受臺灣文學的內涵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